自攻螺钉拧紧时,往往会由于拧入的不同零件(即使是同一批零件,也会因各个零件的一致性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旋入扭矩。
电子电器连接用的小螺钉,也会因为拧紧扭矩太小,而螺纹孔有一些微小的异物,螺钉轻微的磕碰等都可能导致旋入过程中扭矩会比较大,甚至都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拧紧扭矩。
因此,对于这些情况,螺钉拧紧时按照正常扭矩拧紧可能会产生螺钉还未拧紧到位,螺钉头部还未与被连接件贴合,而最终的拧紧扭矩达到设定要求,导致拧紧停止,我们称之为浮高。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拧紧是没有拧紧到位的,而且仅仅靠角度监控的措施可能不能完全排查出异常的拧紧缺陷。
所以对于小螺钉、自攻螺钉的拧紧需要采用其他更好的拧紧策略。
在拧紧自攻螺钉时,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螺钉正常拧紧,扭矩到了,但是螺栓没有到贴合面。那加上角度监控是不是有用呢?
这种情况,角度监控的效果并不会很明显(因为监控的范围太窄,会产生很多误报警,太宽会漏掉不合格的拧紧)。
那如何解决呢?夹紧力拧紧策略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浮高问题。
夹紧力拧紧策略是结合了扭矩斜率和扭矩控制策略或角度控制的一种综合拧紧方法。
例如现在把同样的三个连接拧紧曲线叠加到一起,这三组的螺栓在贴合之前的扭矩是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像自攻螺钉这类螺栓在木板、塑料上的应用时,由于连接的材料密度等差异,造成攻螺纹时的扭矩大小不一。
虽然螺栓贴合到工件时的扭矩不一样,但是他们贴合时扭矩角度的曲线弧度类似,也就是落座时的扭矩斜率差异很小。那在这个基础上再叠加需要的扭矩或角度,就可以保证连接的夹紧力得到很好的控制。
夹紧力拧紧策略适合于自攻螺钉等的应用,在应用前须采集尽量多的样本,包括拧紧曲线,在此基础上设定合理的螺栓落座时的扭矩斜率和叠加扭矩或角度。
夹紧力拧紧策略相当于根据实际拧紧时候的夹紧力值再加上设计要求的拧紧扭矩得出最终的拧紧扭矩值,拧紧抢拧紧时候的最终动态扭矩实际上是两者扭矩之和,只有这样才会保证螺钉拧紧到位。
这种情况下,最终拧紧扭矩偏差会比较大,但是夹紧力矩是一致的,有效的拧紧扭矩是比较稳定的,特别适用于小螺钉,自攻螺钉类等小扭矩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