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工业自动化进程中,螺丝拧紧作为产品装配的关键环节,其效率和质量对整个生产流程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孔位偏差问题一直是传统拧紧技术面临的重大挑战,导致螺丝无法顺利入孔,出现歪钉、卡钉现象,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还增加了生产成本。针对这一行业痛点,自主研发出套筒浮动拧紧技术,为解决孔位偏差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在实际生产中,螺丝孔位偏差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如工件制造公差、夹具磨损、装配过程中的微小位移等。传统拧紧技术面对这些偏差,往往难以准确地将螺丝送入孔位。在一些高精度装配场景下,企业通常采用工业相机进行定位,以确保螺丝能够准确对准孔位。然而,这种依赖视觉系统的方案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工业相机及相关配套设备的采购和维护成本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视觉系统的调试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调试周期长,且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新的偏差或变化,还需重新调整参数。此外,视觉系统的定位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节拍,难以满足效率生产的需求。
丹尼克尔的套筒浮动拧紧技术通过创新的套筒结构设计,成功突破了孔位偏差的困境。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套筒的浮动功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0.5-2.5mm)径向浮动补偿。在螺丝拧紧过程中,当螺丝与孔位出现不同心的情况时,套筒可以自动调整位置,修正偏差,从而确保螺丝平稳、顺畅地进入孔位,避免了歪钉、卡钉等问题的发生。这种通过优化本体结构实现浮动补偿的方式,直接吸收了零件尺寸波动和装配过程中的微小误差,无需依赖外部的高精度定位设备,有效降低了硬件成本。
相比传统的依赖工业相机定位的方案,丹尼克尔套筒浮动拧紧技术在成本和效率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首先,在硬件成本方面,由于无需额外配置昂贵的视觉系统和相关辅助设备,降低了设备的初始投资成本。其次,在调试周期方面,该技术简化了调试流程,减少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大大缩短了设备的调试时间,使企业能够更快地投入生产。再者,在生产节拍方面,套筒浮动拧紧技术避免了视觉定位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螺丝拧紧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整体提升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丹尼克尔套筒浮动拧紧技术的另一个突出优势在于能够显著提高螺栓入孔的成功率。在面对一定程度的孔位偏差时,浮动套筒能够自动适应并修正,确保螺丝能够准确地进入孔位。这不仅减少了因螺丝无法入孔而导致的生产停滞和返工现象,还降低了因歪钉、卡钉等问题对设备和工件造成的损害风险,提高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螺丝能够顺利、均匀地旋入孔位,保证了拧紧质量的一致性,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有助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丹尼克尔套筒浮动拧紧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适用于多个行业的自动化装配场景。例如车制造领域,该技术可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螺丝拧紧,如车门、车身框架等部位,有效应对零部件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的孔位偏差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